1、又名变色树蜥, 广东茂名至广西北海一带野外或者草丛中的的一种小蜥蜴。在遇到危险时,头部会变成红色警告敌人,如果危机再一步逼近,它会发动袭击或逃跑,这种蜥蜴虽然无毒,但不要随便去抓它们,因为在广东一般在农村才能见到这种生物,如果人类再往外发展,物种就会面临频临绝种。
2、这是丽纹攀蜥。可以作宠物养。丽纹攀蜥,曾用名丽纹龙蜥,是我国攀蜥属下19种物种之一。分布区于所有攀蜥中最广,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如云南,四川,贵州,湖北。
3、我看这是棕背树蜥。喜欢高温潮湿环境。棕背树蜥(学名:Calotes emma)是鬣蜥科树蜥属的爬行动物。头长为头宽5倍左右;尾细长,长于头体长2倍。前额较平,额顶微凹;颊部内陷,颞部隆起。吻端钝圆。吻棱与上睫脊相连,形成锐棱。鼻孔大,呈圆形,位于鼻鳞后半部。
4、丽纹龙蜥学名“丽纹攀蜥”,在我国范围内仅17个品种。该物种已被列入我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普通保护动物 。丽纹攀蜥和北草蜥体型中等,性格活跃,适应性强,宜缸养。
5、鬣蜥科 Agamidae 树蜥属 Calotes 有鳞目爬行动物 下图为 变色树蜥 Calotes versicolor ,俗称 马鬃蛇、雷公蛇、鸡冠蛇 头体长约90mm,尾长为头体长的3倍。
1、鬃狮蜥,学名:Pogona vitticeps(Ahl, 1927),飞蜥科鬃狮蜥属的一种蜥蜴。或称中部鬃狮蜥,是飞蜥科的一个日行物种。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半部,全长约40厘米,最大可达约50厘米。体形粗大。位于体侧的棘状鳞,生长方位均不尽相同。半树栖型。通过鼓胀颚须的方式虚张声势。食物以昆虫和植物为主。
2、鬃狮蜥 普通的小苗价格在三百到五百,成体两千左右,变异品种更贵。
3、变色树蜥分布广泛,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越南、中国南部(云南、广东、广西、香港、海南岛)、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等地区,并已引入到阿曼、新加坡和美国。[1] 习性 变色树蜥栖息环境多样,包括地下、地表、高大植被中,以及沙漠和海岛。
4、变色树蜥 - 习性 编辑 变色树蜥生境各异,生活于地下、地表或高大的植被中,沙漠及海岛中均可见。仅存的海生种为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 Islands)的海鬣蜥,食海藻。有几种变色树蜥部分水栖,食淡水生物。
5、豹纹守宫 学名:“Eublepharis macularius” macularius意思是“有斑点的”,拉丁名为“Eubiepharinae”翻译为“真的眼睑”,属于蜥蜴亚目动物,有可移动的眼皮,所以大部分爬虫饲主称它为“eyelid geckos”有眼睑的守宫,没有脚趾垫。栖息于平地至山地间,凡多岩荒地或草原区等均考见其踪迹。
6、丽棘蜥(学名:Acanthosaura lepidogaster)为鬣蜥科棘蜥属的爬行动物,俗名七步跳、丽眦蜥。分布于越南、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东、福建、贵州、海南、广西、江西等地,主要生活于400-1200米山区林下以及活动于路旁、溪边、灌丛下及林下落叶处。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400至1200米。
1、我看这是棕背树蜥。喜欢高温潮湿环境。棕背树蜥(学名:Calotes emma)是鬣蜥科树蜥属的爬行动物。头长为头宽5倍左右;尾细长,长于头体长2倍。前额较平,额顶微凹;颊部内陷,颞部隆起。吻端钝圆。吻棱与上睫脊相连,形成锐棱。鼻孔大,呈圆形,位于鼻鳞后半部。吻鳞与鼻鳞间有1枚小鳞。鼻鳞长椭圆形,位于吻棱下方。
2、变色树蜥 变色树蜥昼间活动,捕食方式为静候或搜寻。变色树蜥有领域行为(包括领域表演)或求偶表演。许多种有股孔,可能用来分泌化学物质以吸引异性。变色树蜥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材料,又常饲为玩赏动物。4生长繁殖 编辑 雌性变色树蜥,每次产卵10-20颗,埋在潮湿的土壤中,孵化期6-7周。1岁性成熟。
3、变色树蜥白天活动,捕食方式为静候或搜寻。它们有领域行为或求偶表演,一些种类可能有股孔,用于分泌化学物质吸引异性。变色树蜥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也常被作为观赏动物饲养。 生长繁殖 雌性变色树蜥每次产卵约为10-20颗,产卵后埋在潮湿土壤中,孵化期约为6-7周。一年后达到性成熟。
4、丽纹龙蜥学名“丽纹攀蜥”,在我国范围内仅17个品种。该物种已被列入我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普通保护动物 。丽纹攀蜥和北草蜥体型中等,性格活跃,适应性强,宜缸养。
图上的蜥蜴为 鬃狮蜥!外型特征: 身体粗而扁平,其背部及颈背上覆满了棘状鳞片,体侧的刺有规律地排列至前肢的前方。体色形态: 由于爬虫繁殖家的努力研究,松狮蜥早已被成功大量人工繁殖,而且还借着个别的筛选,繁殖出一些体色鲜艳的个体,比澳洲野外的祖先更显得多采多姿。
图上的蜥蜴品种是鬃狮蜥。以下是关于鬃狮蜥的一些关键特征:外型特征:身体粗而扁平,背部及颈背上覆满了棘状鳞片,体侧的刺有规律地排列至前肢的前方。体色形态:体色多样,由于人工繁殖和筛选,已有多种体色鲜艳的个体。常见的为灰白色,但也有更多彩多姿的个体。寿命:一般为510年。
我看这是棕背树蜥。喜欢高温潮湿环境。棕背树蜥(学名:Calotes emma)是鬣蜥科树蜥属的爬行动物。头长为头宽5倍左右;尾细长,长于头体长2倍。前额较平,额顶微凹;颊部内陷,颞部隆起。吻端钝圆。吻棱与上睫脊相连,形成锐棱。鼻孔大,呈圆形,位于鼻鳞后半部。
猎蜥 从非洲引进的一种两栖类动物,长着圆圆脑袋,长20—60厘米,浑身碧绿。因其小巧玲珑、生性温和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如图 , 变色树蜥 鬣蜥科 Agamidae 树蜥属 Calotes 有鳞目爬行动物 下图为 变色树蜥 Calotes versicolor ,俗称 马鬃蛇、雷公蛇、鸡冠蛇 头体长约90mm,尾长为头体长的3倍。
从你的图片上看,应该是石龙子。石龙子 约1,275种蜥蜴的统称。虽然世界各热带地区(以及北美温带地区)皆有分布,但以东南亚及其附近岛屿上的种类为最多。典型者体呈圆柱形,头为圆锥形,尾长渐尖。最大者体长可达66公分(26吋),一般不及20公分(8吋)。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