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续经营时间可以少于两个完整会计年度但不少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最近一年研发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且最近12个月或挂牌同时定向发行获得专业机构投资者股权投资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挂牌时即采取做市交易方式,挂牌同时向不少于4家做市商在内的对象定向发行股票,按挂牌同时定向发行价格计算的市值不低于1亿元。
2、主板:新政后,主板的财务指标门槛有所提高,包括净利润、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和市值等指标均有所上调。创业板:同样,创业板的财务指标要求也有所提升,旨在筛选出更具成长性和盈利能力的企业。科创板与北交所:这两个板块的财务指标要求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依然注重企业的科创属性和成长性。
3、主板:明确突出“大盘蓝筹”的市场特色,未设定“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的行业要求。创业板:设有3项创新属性指标,发行人符合其一即为符合行业要求。科创板:设有“4+5”科创属性指标,发行人需同时符合4项常规指标及5项例外指标之一。
1、创业板 IPO 对成长性指标有较为严格且具体的要求。首先,在盈利方面,一般要求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比如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一定金额,像某些情况下要求累计净利润不低于 5000 万元等。这体现了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具备稳定的盈利水平,有良好的经营状况作为支撑其上市的基础。其次,营收增长也是重要考量。
2、持续经营能力:主营业务稳定,具备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近2年主营业务、董监高及实际控制人无重大不利变化。合规性要求:近3年无刑事犯罪或重大违法违规记录,财务数据真实,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3、其次,营收增长的稳定性也很关键。不能出现大幅波动,特别是异常的增减变化。稳定的营收增长表明企业经营状况较为稳健,有可靠的商业模式和客户群体。像一些企业通过不断优化销售渠道、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等方式,保持营收的稳定增长,这样在创业板 IPO 审核中会更具优势。
4、创业板IPO研发费用指标主要包括研发投入的复合增长率和具体金额要求。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 创业板要求企业最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需大于15%。这一指标旨在衡量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速度和稳定性,反映出企业对创新活动的持续投入和重视程度。
5、规范性要求: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最近3年不存在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行为等。
6、创业板IPO上市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盈利能力:选项一: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超过一亿元,且逐年增长。选项二:最近一年盈利,净利润不少于五千万,同时营业收入超过五亿元,且过去两年的年均增长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企业规模和存续时间:股本总额:申请上市的公司股本总额需不少于三千万元。
创业板 IPO 对股权结构有一系列要求。股权清晰稳定很关键,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所持发行人的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避免上市后因股权问题产生纠纷影响公司稳定运营。股东人数方面,通常要求发行人的股权结构清晰,权属明确,股份锁定等安排合理。
首先,股权结构要清晰稳定。企业的股权关系需明确,不存在权属纠纷等问题。各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要界定清晰,避免潜在的矛盾影响公司运营和上市进程。其次,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要保持相对稳定。
创业板IPO上市企业的主体资格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设立与经营时间:企业应为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公司的,其持续经营时间可以追溯。盈利要求:企业需在过去两年内连续盈利,累计净利润不少于1000万元。
公司的股权结构需要清晰,不存在复杂的股权关系或潜在的法律纠纷;公司需要确保其股票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其他要求:公司需要满足纳斯达克等市场的其他上市要求,如市值、股价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板市场存在差异,因此具体的上市条件也会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科创板与创业板在IPO申报前一年的业绩规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创业板更注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而科创板则更加灵活多样,不仅关注盈利情况,还注重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因此,对于准备IPO的公司而言,在选择申报板块时,应根据自身的业绩规模、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权衡。
接着,分析科创板IPO公司的业绩分布。科创板上市标准灵活多样,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提供了机会。数据显示,在申报前一年,无营收或营收在1亿元以下的公司占比仅4%,而营收在3亿元以上的公司占比高达63%。
创新性要求: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均对企业的创新性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创业板注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科创板则更加关注企业的技术创新特征和核心技术;北交所则主要服务于在新三板创新层挂牌的中小企业。
不同板块对公司上市规模要求不同。主板上市要求企业规模较大,通常需要有持续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等。创业板上市要求相对主板稍低,但也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和业绩表现。科创板则更注重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对规模的要求并非绝对的首要考量因素。主板上市对公司规模要求较为严格。
营业收入与增长率: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且最近两年业务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盈利要求:公司两年盈利,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500万元。净资产与股本:发行前净资产不低于2000万元,且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得少于3000万。
创业板IPO跟投机制是指在创业板施行注册制后,试行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跟投制度。具体解释如下:跟投对象:发行定价高于四个值孰低的企业:即发行定价超过网下投资者有效报价的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以及五类中长线资金(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和保险资金)有效报价的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四个值孰低值的企业。
IPO定价改革:取消市盈率发行价格上限,使得定价更加市场化。证券公司跟投机制调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不再要求证券公司强制跟投其发起的所有项目,但四类特殊公司除外。300开头股票的交易规则 涨跌幅限制:新上市企业在上市前五天没有价格限制,之后价格涨跌幅限制调整至20%,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和投资机会。
创业板:新增创业板个人出资者须满意前20个买卖日日均财物不低于10万元,且具有24个月的A股买卖经历的门槛。科创板:出资者进场门槛较高,要求注册买卖权限之前20个买卖日日均财物不得低于50万元。
1、创业板IPO是指交易所主板市场以外的另一个证券市场上市,主要为新兴公司提供集资途径,助其发展和扩展业务。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创业板IPO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公司设立与经营时间:发行人需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2、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明确可行的经营规划。持续经营时间可以少于两个完整会计年度但不少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最近一年研发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且最近12个月或挂牌同时定向发行获得专业机构投资者股权投资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
3、创业板IPO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经营时间要求:拟上市企业需持续经营时间在3年以上。若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其经营时间可连续计算。盈利要求:两种盈利标准:2年连续盈利,且2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需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4、基本条件 符合创业板发行条件:发行人需满足中国证监会关于创业板发行的相关规定。股本总额要求:发行后股本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对于红筹企业,发行后的股份总数不低于3000万股(如发行存托凭证,则为存托凭证总份数不低于3000万份)。
最新留言